本篇文章2593字,读完约6分钟

美离间中俄愿景破产

6月16日拜登与普京日内瓦如期会谈,讨论全球及地区热点,寻求美俄关係的稳定及可预见。前总统特朗普一度谄媚普京,共识未达成,关係没改善,反之退出中导条约限制武器条款。媒体形容拜登欧洲之行是新一轮「团结世界民主国家,遏制新时代威胁」之实践。美国一手修复欧美关係,一手试图稳定俄罗斯,依如在中东息事宁人及决然撤军阿富汗,出巨资修复巴勒斯坦家园,在全球棘手问题上一路「服软」,令国际社会浮想联翩。

美智库卡特中心认为美国同时应对中俄有困难,淡化全球棘手问题基础上,分而治之属首选。西班牙「公众」网24日称,拜登计划採用打破北京和莫斯科联盟的「尼克松策略」,但事实证明,分裂中俄始终是一种误判。俄游刃有馀于中美之间,协助中国升级武器并提供自然资源以换取经济支撑和战略外援。有俄罗斯战略专家认为,美国很可能因为要将更多资源用于中国才减少对俄的傲慢。

美总统带著新仇旧怨,漂洋过海赶到欧洲试图合纵连横,以英联邦成员为核心逐渐固化同盟,以中国元素为基调强化反华联盟构建,但与「有价值的聪明而强硬对手」瑞士交手却无功而返。 6月23日布林肯捲土重来,接近德法意,巩固共同基础,以奥巴马及特朗普对华版本为底色,系统化、专业化和纵深化为中美,中欧甚至中俄制造麻烦。负责对华政策的库尔特-坎贝尔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表示,美中接触时代已结束,对华政策将在「一系列新战略参数下开展」。

稍前有政治家刻意回避拜登约见普京之动机,认为俄美交恶不共戴天。然而,白宫发佈实录表明,拜登峰会在日内瓦机场对媒体说,俄罗斯处境非常艰难,「他们正受到中国挤压」;「日经亚洲评论」16日亦称,拜登认为与俄建立「稳定且可预测关係是缓和传统竞争对手」紧张关係第一步,啓动对话并寻求共同点。

话音未落,美对俄再次实施制裁併发起挑战。25日,欧盟亦步亦趋决定延长已生效7年的对俄经济制裁。俄罗斯与北约频秀肌肉,同时密切监视美乌黑海大军演。网络戏称普拜会不是走向未来的行动,而是回头寻找旧岁月的一厢情愿。美国事实上没有俄想要的东西,而中俄则多领域互相依託,核心利益彼此关联。中俄作为全方面战略协作伙伴并无离间 空间。俄美对弈无雌雄,联俄制华难上难。

美称霸全球信心不减

美国扩张及维护霸主与其文化本质有关,其政策核心从未脱离过制裁、禁运、特工、监听,封锁直至侵犯。美国惯于将任何性质问题挂上人权和民主标籤,旨在于与其感兴趣对手抗衡过程中得以自保和遮掩。有信息显示,美国疫情控制、科技创新、经济复苏及对外所谓多边主义塑形有好转,于是自认为顺风顺水,重拾自信,为孤立中国奔走呼喊,其战略意图并不以其操作手段或表现形式而改变。

有战略家形容拜登政府专业高效、长袖善舞、战略清晰、战术多变。在中美多轮经贸对话后,6月3日拜登突然签署命令,将包括华为、中芯国际及中国航天等59家高科技企业列入拉黑,近日再将5家中国涉疆实体列入黑名单。美国工具箱或有更多备选,在香港、新疆、台海及「一带一路」基于所谓规则或继续炮制议案。中国硬碰硬,及时祭出「反外国制裁法」,以因应美国及盟友与中国叫板。

拜登上任伊始即主持四方会谈并以中国为圆心在全球画圆,通过与盟友利益交换充分利用域外槓杆,对掣肘美国独霸天下的聚合力量及在联合国宪章下维持国际秩序的正向努力虎视眈眈。美副国务卿本月初到访东盟,向柬、泰及印尼等国提供抗疫支援。路透社雅加达报称,25日美在马六甲与南海交汇处的廖内群岛开工兴建海事训练中心,插手亚洲事务始终是其印太战略最大看点。

美国一边向东盟展示所谓人道主义姿态,一边强化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并于地区事务上挑拨离间。欧盟视中国为不可或缺伙伴,西方大国强势介入,毕竟有削弱东盟中心地位之嫌。时值中国-东盟对话30週年,双方亲诚惠容与邻为伴,深度合作已成亚太典范。北约公报剑指中国,提出拟与亚太伙伴加强合作。中国一改过往外交姿态,见招拆招,潜心谋划迂迴战,

心理学认为,成就任何事务均需知情意行的完整配合。对中国缺乏认知下的强人所难,必然在错误决策下难以实践。拜登欧洲空撒四网,战略成果与既定方针相距甚远。普京不认为中俄关係的性质需要提防中国发展。G7虽图穷匕见,首提台海并触及多项涉华议案,但美欧利益纠缠,形同神散。若非10月意大利G20认可,何谈「大量行动」应对「系统性挑战」?受制于中美俄欧四方矩阵及中美俄三角关係牵制,野心虽未减,愿景却遥远。

中美关係难以峰迴路转

CNN认为拜登对华强硬近半年,中俄试水及欧洲统战后料将中美关係推入历史新阶段。6月23日「金融时报」报道,白宫正考虑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并希望副国务卿谢尔曼访问中国,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3日例行记者会上并未提及上述情况。美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上周说,拜登致力于与习近平沟通,以「评估」中美关係,「只是现在未能落实方式与时间」。

德国智库中国问题专家格拉泽称,拜登执政伊始就将政策重点排序,现在是时候转向对华接触。拜登政府至今未找到与中方相处之道,当局将开始与中国对话,儘管他们可能不会言明这一政策转变。乔治城大学梅德罗斯表示,双边接触对于制定美国持续性的竞争战略至关重要,商界欢迎但可能招致鹰派批判。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学教授迈克那利称,华盛顿的中国政策偏执且混乱。战略目标不清晰,战术操作不连贯。

从中美阿拉斯加的针锋相对,到美方在欧洲的多轮统战和美俄瑞士会谈,很难看到美国稳固持久的应对方案。多国面临大选,国际关係尚在动态发展,任何策略均需在全球范围考量和筛选。英舰黑海纵深俄边界遭遇航空炸弹警示,美仓促撤军阿富汗留下的「安全黑洞」令形势急剧演变,伊朗、以色列强硬派上台,中东近日再添波澜,北朝鲜准备应对美国,半岛局势会否生变,欧盟及北约内部多头力量会否和中俄对著乾,均令中美关係停留在繁杂多变的政策更迭层面。

在联合国22日人权理事会上,90多个国家发声反对少数国家借港台及新疆遏制中国发展。乌克兰24日晚亦发表声明,强调乌克兰是中国战略伙伴并撤回联署加拿大47届会议发起的反华共同发言。美国利用民主价值观施压对手的所谓联盟似乎因拿不出足够维持大西洋体系的利益或遭遇挑战。随著中美使馆大使离任,中美料出现外交真空局面。美国声东击西,左顾右盼,绕了一大圈,专家预言,最终或不得不坐下来与中国谈判,这在某种意义上既符合逻辑,似乎又难以避免。(作者系香港社会学家)